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大量增加,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情况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独生子女的独特性
国内外对独生子女及其教育的研究结果,几乎一致肯定独生子女的智能是优秀的,而在身体情况、学业成绩、性格特征、社会生活等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智力发展较快,知识面较宽,身高体重达标率较高,但行为习惯缺点较多。至于差别的原因,主要在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教育态度的明显不同。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对独生子女成长的有利条件有:
1、独生子女生理条件比较优越。从遗传因素方面保证独生子女在脑力、体力、智力方面的相比非独生子女总体更为优越。
2、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因而能够尽管满足独生子女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充足的营养和智力开发条件,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独生子女能获得较多的智力激励。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总是能够挤出更多时间陪孩子一起做游戏、教孩子学习、供给智力开发的各种玩具,因此独生子女一般都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4、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抚。由于充分享有父母的爱,独生子女幼儿容易形成健全的个性,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有利于幼儿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独生子女家庭往往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不当的问题。根据上海市、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教育情感、教育期望、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导致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人际关系聚焦化
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互动来进行的。在传统的多子女的家庭中,子辈除了与由双亲或更多的长辈组成的亲辈之间进行互动,还可以与兄弟姐妹组成的同辈之间互动,孩子在家庭范围内的社会性行为也不仅仅指向家长。但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缺少了多子女组成的同辈群体,原来传统家庭模式中与同辈之间的天然的社会交往行为不再出现,亲辈个体或群体成了独生子女互动行为的唯一指向对象。于是,孩子便成为家庭人际网络的中心,整个家庭的家政规划都围饶孩子进行,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发生了根本性的倾斜。父母一切都围着孩子转,过分听任孩子的影响,于是,各种各样的“小皇帝”诞生了,与此相关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2、过多的宠爱影响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的发展
对于独生子女,父母都尽量给予一切方面的满足,但是过多的宠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和个性发展。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容易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不爱惜食物等不良习惯。过多的照顾,事事都包办代替,结果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过分的纵容,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过分的保护,把孩子封闭在家中加以严格控制和保护,使得很多孩子形成孤僻、胆孝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社会适应能力差。
3、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成材期望过高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别的可选机会,必须教育好,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寄托,因此对独生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甚至采取拔苗助长的过急方法。使父母与子女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给子女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妨碍了独生子女的个性全面发展。家长不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地过高要求,结果造成父母身心疲惫,子女心生怨恨,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种种心理隔膜甚至冲撞,孩子由此产生了许多不良性格。
在父母的压力之下,独生子女容易出现常见的三种结果:一是顺从型。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唯唯喏喏,变成毫无主见的人;二是小滑头。当着父母的面,装做老老实实地按照父母说的去做,背着父母另做一套,察言观色,四面逢迎;三是逆反型。家长说家长的,自己做自己的,家长要他干的偏不干,长大了就离开家门流浪于社会。
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建议
要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就必须对独生子女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下徐州家教网的家教老师提供一些建议,供给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参考。
1、 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关注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
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成材期望,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家长的关注重点应该是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对自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能够有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爱,正确的爱,应该是爱而不宠,而不是溺爱。家长对子女的爱,不仅是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孩子在身心各方面健全发展。
2、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
前面讲到,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人际关系的聚焦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正是由此引起的。许多独生子女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理应是家中的“特权者”,便形成了我行我素、任性的不良性格特点。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并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不会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
3、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与同辈进行天然社会性交往的机会和环境,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到多参与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必须在他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发生的。儿童的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光靠成人的说教替代不了的。成人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发展社会交往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多数的儿童是喜欢群体生活的,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游戏,对于儿童社会心理和交往技能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集体活动来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学会与别人协商共处。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心切,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会“爱之愈切,害之愈深”。
4、对独生子女应该严格要求
独生子女大多身上存在着娇气,而娇气十足的孩子将来是难有所作为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从小对子女严格要求。这就意味着,家长不要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要随便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必须严格要求执行,决不能姑息。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也要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习走路、吃饭、穿衣......,家长还应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的言谈举止,从小训练孩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家长还应从小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好,也要教育孩子不挑不拣,不跟别人在物质上攀比。
为了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的时候,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让孩子去经受锻炼。如大冷天早晨,带孩子一起去菜场排队买菜,使孩子体会到大人的辛苦。这种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的做法,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正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
5、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难以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才能让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的一致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指的是父母之间教育态度和方法的一致性。有的家庭由于成人之间彼此不一致,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引起大人之间不愉快,甚至争吵不休。家长应互相尊重,有分歧也不可当着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事后再商讨统一认识。第二个方面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态度在时间上也应做到前后一致。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随意斥责。不能说话不算数,前后矛盾。家长说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为孩子树立知错改的好榜样。这样做,家长的威信只会更高,教育效果也就提高。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徐州家教网是徐州地区最权威的家教信息平台,会给您最好的服务,是您放心的选择。
苏ICP备1206693 Copyright © jiajiaof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家教服务网 版权所有 30736529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