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至今已经发展30多年了,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是新闻联播唯一报道的大型考试,高考的时候全民总动员,让路、禁止喧哗、绿色通道等等。高考虽然争议多多,存在各种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至少从目前看来是无可替代的,一些学习意志强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优秀高等学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人才选拔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30多年来,高考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段时期内都在变化,那么这些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当年的报考人数约570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7%。考试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课,当时没有考英语,主要原因可能是当时刚刚从文革动乱中恢复,很少的人接触过英语的基础教育,因此英语就不具备选拔功能了。当时的录取率如此之低,能考上确实都是人中之龙。
到了1985年以后,国家根据自身经济、文化各项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将英语作为重要的科目纳入到高考,并将理科和文科各减至5门,并在以后慢慢的发展中,突出了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这几门课的分值与语文、数学和外语相同,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全国的理科生数据大大超过文科生的。国家这样改革可能是因为在那个时期,国家急缺理工科方面的人才,所以将物理和化学的地位抬升,并且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这句顺口溜。不过在当时,上海独树一帜,实行了“3+1”方案,并单独命题考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到了1989年,国家教委将从美国引进的标准化考试向全国推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考的公平性和效率,为高考的不断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从1999年开始,拉开了高考大规模扩招的大幕,1999年比上一年高考的录取名额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52%。2000年则录取了180万人,2001年260万人,2002年320万人,一直到2005年的504万人,扩招的速度才慢下来。而各个省的教育部门则开始活跃起来,大多省区市均实行了内容不同的“3+X方案,而且都各出各的试卷。部分省份进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教育部放开了高考25岁年龄的限制。后来部分高校也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了自主招生改革,这些改革对于完善高考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最典型的是践踏了高考的公平性原则,存在内幕和腐败。这一时期从原来的“3+2”过渡到“3+X”,是伴随着高考扩招大潮的。个人觉得有一些混乱和无序,教育部也没有出台一些规范政策,也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进行那样的改革。而且对“3+X”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的评估也不够,最后造成学生的学业更加繁重,什么都要学习,但是知识的深度反而较之前的“3+2”更浅。而国家面临的形势却依然严峻,中国仍然缺乏大量的高科技理工人才,在基础研究方面仍然落后世界强国很多,到现在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
考不仅仅是个选拔考试,它还承载着一个基础教育,高考的导向对基础教育很关键。而在将来不远的2015、2016年国家很多省份准备降低英语分数权重甚至取消英语,增加语文的分数权重,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危险的改革信号。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中国强大到已经成为世界的NO.1,也不应该丢弃英语,因为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要想跟世界其他国家交流,英语必不可少,很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而语文是从生活中学来的,课本上的知识只能用来考试,很多作家的语文成绩并不怎么样,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作家。
高考的改革表面上是一种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地方保护主义,都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各省为什么就不能统一成一张试卷呢,难道害怕录取的时候不同省份之间分数线差距过大,不和谐?纵然能找到千万条将各省分开考试的理由,但是别忘了高考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公平,高考是很多人唯一的机会和希望,我希望高考能在公平公正方面做得更出色一些。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徐州家教网是徐州地区最权威的家教信息服务平台,竭诚为您服务。
苏ICP备1206693 Copyright © jiajiaof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家教服务网 版权所有 30736529提供技术支持